政治学

发布者:仙玉莉发布时间:2024-01-31浏览次数:10来源:ok138cn太阳集团官网

中文名称:政治学

英文名称:Political Science

编写成员:政治学学科评议组

一、政治学一级学科简介

(一)学科概况

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社会科学学科。

中国人对政治的关注源远流长,丰富的政治实践与政治理念为政治学的发展提供了知识基础。中国古代政治思想重视政治价值,尤其关注政治秩序与治国理政的正当性基础和政策技能。中国古代政治研究广泛涉及政治制度、政治历史、政治伦理、国家模式、治国战略、施政方策、权力运用、合作与冲突等多方面内容。

西方政治学研究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当时的思想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理想国》和《政治学》等著作,开启了西方政治学的先河。欧洲中世纪的政治研究服务于神学,奥古斯丁、阿奎那是其代表人物。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近代西方产生了一批政治思想家,包括马基雅维利、霍布斯、洛克、孟德斯鸠、卢梭、杰斐逊、潘恩和汉密尔顿等,他们从所谓理性的人性论出发创造了自然法学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契约论,天赋人权论,正义、平等、自由、民主理论;提出了配置政治权力、构建政体的若干原则,从而形成了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方案。

19世纪30-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社会政治现象及其发展规律,写下了大量的政治学著作。1848年2月问世的《共产党宣言》,形成了“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有国际性的著作,是从西伯利亚到加利福尼亚的千百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形成。此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又撰写了《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法兰西内战》《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关于古代社会历史的四篇笔记》等政治学论著,使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形成了完备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产生标志着政治学的革命性变革,它为政治学研究提供了科学研究方法,深刻揭示了社会政治发展规律,并且第一次将政治学研究与实现人类的解放结合起来,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政治学研究的最高理想。

现代西方政治学发端于19世纪末的美国。以1887年哥伦比亚大学建立政治学系为标志,政治学在现代大学学科设置中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西方政治学大体上向着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方向是政治理论方向,这个方向实际上是近代以来西方政治思想的延续和发展。另一个方向是行为主义政治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行为主义政治学在美国得到了迅速发展,重塑了西方政治学的发展格局。如今,西方政治学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

当代中国政治学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展开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研究和人才培养。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治理的宝贵经验和实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中国的政治学者立足中国国情,借鉴国外政治学研究优秀成果,不断提高学术水平,服务于党和国家治国理政,积极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努力构建中国自主性政治学知识体系。

(二)学科内涵

“政治”是政治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关于“政治”的意涵,古今中外的学者与实践家围绕国家、政府、权力、利益、制度、政党、阶级、社会、秩序等维度提供了许多不同的解释。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政治的本质,强调政治是经济最集中的体现,指出政治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认为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

当代政治学的研究议题广泛,人的社会和政治本质、国家的起源及性质、政体的类型与变迁、政府结构、政党体制、政治与经济关系、国家与社会关系、政治冲突与政治合作、战争与和平以及各种政治思想与政治理论,都是政治学研究者关心的问题。围绕这些问题的研究和回答,形成了不同领域与分支学科,主要包括政治学理论、本国政治研究、比较政治学、国际关系学、外交学等等。

政治学研究方法随着政治学科学革命的浪潮而愈受重视。当代政治学研究方法在规范与实证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等方面取得长足发展,同时也借鉴了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其他学科的分析路径。

(三)学科范围

       我国政治学一级学科主要包括如下二级学科:

1.政治学理论(太阳官网仅在该二级学科招生)

政治学理论是研究政治学理论与方法的二级学科,是政治学一级学科的理论基础。政治学理论以政治学理论作为研究对象,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中国政治思想、西方政治思想等分支领域。同时,政治学理论学科还研究政治学研究方法。

2.中国政治

中国政治以中国政治及其发展规律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中国政治制度史、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中国当代政府与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政治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体系和党的建设、中国政府管理体系及其改革发展、中国群团政治及其治理体系、中国政府与市场、中国政府与社会、中国基层政治、中国人民民主政治及其发展等分支领域。

3.国家治理

国家治理是在国家政权确立后,国家权力主体对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环境的管理。国家治理学科探讨国家治理的哲学基础、运行模式和发展规律,涉及国家治理哲学基础、制度体系、治理能力和治理文化等内容,包含国家治理理论与方法、执政党领导体系、国家治理、政府治理、社会治理以及市场治理等分支领域。国家治理也展开比较研究。

4.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是研究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变资本主义世界为社会主义世界的道路、性质、条件、进程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该学科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与现实为主要内容,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为导向,以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理论功底、政治敏锐力和观察力强、专业素养和技能高的高端复合型人才为目标。

5.比较政治

比较政治是以“比较”为方法的学科,主旨是对政治现象进行比较,提炼或者验证政治学一般性概念和理论。其中,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研究是凝练概念、构建和验证理论的基础。研究者通过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治活动、政治制度、治理方式和政治文化的比较分析,力图客观清晰地认识本国国情、政情与发展道路,有效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政治发展经验,揭示政治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提炼、构建和验证政治学理论。

6.国际政治

国际政治是国家、国际组织和其他国际行为体之间政治关系的总和。国际政治学是研究国际政治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主要包括国际政治理论、国际政治经济学、国际政治思想等分支领域。

7.国际关系

国际关系是指以主权国家为主的各种国际行为体,在实现其目的或利益的过程中形成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等国际联系的总和。国际关系学科以国家间关系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国际安全、国际关系史、对外政策分析、全球问题等分支领域。

8.外交学

外交学是以外交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是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学科。外交学学科主要包括外交学理论和实践、中国外交、外交思想史、比较外交政策等分支领域。

9.全球治理与国际组织

全球治理以主权国家、国际组织等国际行为体共同应对全球问题而进行的治理活动及其发展规律作为研究对象。作为一门交叉学科,以国际关系、外交学、公共管理的学科理论知识为基础,致力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理论扎实、业务精通、外语娴熟的高素质全球治理与国际组织人才。

全球治理与国际组织学科主要包括全球治理、国际组织、国际公共政策、国际合作等分支领域。

10.计算政治学

       计算政治学是政治学与计算科学的交叉学科,以政治学、计算科学、数据科学及相关社会科学为学科基础。计算政治学基于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综合运用量化、质性和规范研究方法,运用大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更贴近复杂现实世界的仿真模拟与实验方法,来研究政治活动及其发展规律。

计算政治学主要包括计算政治学方法论、大数据政治学、仿真模拟和计算实验等分支领域。

(四)培养目标

1.硕士学位

培养面向党和国家政治事务、国家和社会治理、外交外事、高校教学科研等领域的应用型和研究型人才。学位获得者应具有严谨的学风,具备较为扎实的政治学理论基础和较宽的知识,掌握政治学研究方法,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流畅阅读本专业中外文文献。

2.博士学位

培养面向党和国家政治事务、国家和社会治理、外交外事、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学术研究型人才。学位获得者应具有严谨的学风,具备扎实的政治学理论基础、丰富的政治学专业知识、很强的学术和专业研究能力,科学的学术创新精神;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和翻译本专业的外文文献,可以开展本专业的国际交流活动。

(五)相关学科

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法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历史学、计算机科学。

二、硕士学位要求

(一)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本学科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掌握政治学基础理论与方法,并了解中国政治、比较政治、国际政治等二级学科的研究前沿,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

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在这其中,公共必修课为学校公共政治课程和外国语课程。专业必修课为政治学理论与方法类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专业选修课程是根据硕士研究生培养需要设置的专门课程。

硕士研究生应参与学术研究活动和社会实践,了解中国国情和政情。

(二)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本学科旨在培养具备优秀的政治素养、端正的学风、扎实的理论和知识基础、科学的研究方法、独立的研究能力和积极的合作精神,具有独立研究和实践能力,服务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和国家治理现代化,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各硕士学位授权点应在本要求的基础上,针对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具体要求并严格执行。

1.政治素质

硕士获得者应该具备优秀的政治素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在学术研究中坚持实事求是。始终坚持人民至上,自信自立,守正创新,问题导向,系统观念,胸怀天下。

2.知识素质

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掌握政治学基础理论,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通晓中国政治、比较政治和国际政治等专业前沿课题。熟练掌握和运用政治学研究方法。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3.学术素质

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具备良好的学术素质、学术能力和专业意识。能够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符合规范的学位论文。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具备良好的学术道德,杜绝篡改数据、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

(三)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

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具备获取知识、科学研究和学术创新的能力。政治学硕士学位授权点应在本要求的基础上,根据本单位情况制定具体要求并且严格执行。

1.获取知识能力

能够通过课程学习和专业研究形成扎实的专业知识结构,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能够熟练地使用专业数据库和互联网获取专业前沿知识,阅读学术研究相关文献。能够通过实际调查获取专业知识。

2.科学研究能力

能够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独立的科学研究,形成具有一定创新性研究成果。具备问题意识,并围绕问题进行科学研究。能够独立获取相关数据和资料,选择和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专业性科学研究。能够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学术研究成果和学位论文。

3.学术创新能力

具备学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了解学科专业前沿动态,能够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术创新可以体现在课题、材料、方法、观点等多个方面或某个方面。

(四)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是作者掌握了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的体现。硕士学位论文需要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硕士学位授权点应该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学位论文写作的基本环节和要求并严格执行。

硕士研究生入学后应完成获取得硕士研究生学位所必需的学分,通过审核后进入学位论文写作环节。论文开题中,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在文献综述和评析的基础上确定选题,根据选题确定研究资料、方法和内容。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需要经过同行专家评审、论文答辩等环节方能通过。

学位论文的撰写应该符合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等单位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位论文编写规则》。各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可以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制定适合本单位的学位论文撰写规则并严格执行。

硕士学位论文应该具备封面、题名页、摘要、关键词、目录页、主体、参考文献、注释等必要内容。其中,摘要、关键词、目录页应有与中文对应的英文译文。主体部分包括了导论,简要说明研究目的、意义,做好文献综述,包括理论框架、概念界定、研究方法与设计等内容。正文是学位论文的核心部分,要求选题具有重要价值、主题鲜明、结构完整、逻辑严谨、资料详实、方法合适、论证充分、写作规范、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正文中使用图、表、注释、参考文献,应该符合相应的编辑和排版规范。

三、博士学位要求

(一)获本学科博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及结构

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博士学位获得者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掌握政治学基础理论,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通晓政治学理论、政治思想和相关专业前沿课题,熟练运用研究方法,具备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承担和研究政治学科课题的能力。

博士学位获得者应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公共必修课为学校公共政治课程和外国语课程。专业必修课为政治学理论与方法类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专业选修课程是博士研究生根据培养需要设置的专门课程。

博士研究生应进行学术研究活动和社会实践,具备开展学术交流和和实践的能力。

(二)获本学科博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本学科旨在培养具备优秀的政治素养、端正的学风、扎实的理论和知识基础、科学研究方法、独立的研究能力和积极的合作精神,具有独立研究和实践能力,服务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和国家治理现代化,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各博士学位授权点应在本要求的基础上,针对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具体要求并严格执行。

1.政治素质

博士学位获得者应具备优秀的政治素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品行端正,学风优良。始终坚持人民至上,自信自立,守正创新,问题导向,系统观念,胸怀天下。

2.知识素质

博士学位获得者应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掌握政治学基础理论,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通晓政治学理论、中国政治、比较政治和国际政治等专业前沿课题。能根据所从事的研究需要熟练掌握和运用政治学研究方法。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与国际同行开展学术交流。

3.学术素质

博士学位获得者应具备深厚的学术素养、优秀的学术能力、浓厚的研究兴趣和强烈的创新意识。经常参加学科的学术活动,独立发表或者出版有一定创新性的学术成果。能够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高水平的学位论文。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养成良好的学术道德,杜绝篡改数据、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

(三)获本学科博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

博士学位获得者需要具备优秀的获取知识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学术创新能力。政治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应在本要求的基础上,针对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要求,并在培养过程中严格执行。

1.获取知识能力

能够通过课程学习、专业研究和学术活动形成完备的专业知识结构,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完善知识结构,掌握专业研究方法。能够熟练地使用各种数据库获取国内外前沿知识,阅读学术研究相关文献,并在研究中使用。能够通过实际调查和实践活动,获取和提炼政治学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中国的国情和政情。

2.科学研究能力

能够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独立的科学研究,形成具有一定创新性的研究成果。政治学博士应该有较好的问题意识,并针对问题进行规范的科学研究。具备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甄别和分析不同政治学理论、学术流派和思想观点的能力,具备运用历史和经验知识验证政治学理论和学术观点的能力。

能够独立获取相关数据和资料,选择和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专业性科学研究。能够在导师指导下完成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成果和学位论文。

3.学术创新能力

具备敏锐的专业创新意识和优良的学术创新能力。掌握学科专业前沿动态,提出创新性的观点,设计创新的路径,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上深入分析政治现象,构建具有科学创新性的政治学专门理论和一般理论。学术创新可以体现在课题、资料、方法、路径、观点等多个方面或某个方面。

(四)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博士学位论文表明作者掌握了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在选择课题等方面做出了创造性成果,并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博士学位论文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博士学位授予权点应根据本单位具体情况制定学位论文写作的基本环节和要求,并严格执行。

博士研究生入学后应完成获得博士学位所必需的学分,通过资格考试进入学位论文写作环节。在学位论文开题环节,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学位论文选题,根据选题选择研究资料,设计路径和内容。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研究与写作至少需要1年的时间,需要经过外审、答辩等环节方能通过。

学位论文的撰写应符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等单位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位论文编写规则》。各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应按照国家标准要求,制定适合本单位的学位论文编写规则并严格执行。

博士学位论文应该具备封面、题名页、摘要、关键词、目录页、主体、参考文献、注释等必要内容。其中,摘要、关键词、目录页应有与中文对应的英文译文。主体部分包括导论,包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既有研究评析、论文分析框架、核心概念界定、研究方法与路径,内容设计等。正文是学位论文的核心部分,要求选题具有重要价值、主题鲜明、结构完整、逻辑严谨、资料详实、方法合适、分析深入、论证充分、写作规范,具有科学创新性。正文中使用图、表、注释、参考文献,应该符合相应的编辑和排版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