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下午,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全体教师及兼职教师召开了“人生真谛、人生方向、人生价值”为主题的集体备课会。此次备课会由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所长侯选明教授主持。本次备课会共有7个环节。
在教材分析环节,令小雄副教授对2023版《思想道德与法治》内容修订的整体思路及正文内容的新增知识点、教材辅文的调整和修订作了分析说明。新版教材充分反映了党的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充分体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生动实践,为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提供思想道德涵养和法治教育。
在教学设计环节,赫蓉副教授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为主题作了交流,强调新时代大学生要明确人生目的、端正人生态度、认识人生价值,为创造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赫老师在教学设计中运用了多种方法和手段,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人生观等相关问题,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在教学目标环节,李颖老师以“人生观对青年成才的重要意义”为主题作了阐析,针对当代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成长为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在学情分析环节,王慧娟老师以“忙于课前、精于课中、思于课后”为主题,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她认为要提高《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效果,做到忙于课前,就是要做好教学设计和预习准备,明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精于课中,就是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互动交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智识”。思于课后,就是要及时反馈和总结教学效果,巩固提升所学所思所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重难点的分析环节,康茜老师以“个人与社会辩证关系”为主题,深入阐述了个人与社会、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等方面的辩证关系。康茜老师在教学重难点分析中强调了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重要性,引导大学生把小我和大我更好地统一起来,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社会的发展进步紧密结合起来,在为社会做贡献的过程中成长进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教学方法的展示环节,杨静老师以“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协同应用”为主题,介绍了如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任务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讲练结合等互动式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参与度。多元化教学方法能够充分体现建构主义学习原理,让学生在主动建构的过程中习得知识和能力。同时,多元化教学方法也能够满足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及其他兼任教师围绕以上6位教师的发言,进行深入研讨,李迎新老师认为,讲好《思想道德与法治》这门课要有一种内化比较的视域,并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了深入浅出的说明,他认为要引导学生提升感悟传统文化的“体道”能力和领悟人生真谛的“知行合一”能力,真正区分“物性”和“人性”,要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等多个角度,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翟存明老师、仙玉莉老师、袁健老师、王瑞老师、白宗军老师热情洋溢地分享了各自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经验,积极深入地从教学的规范性、针对性、时代感和吸引力等方面展开探讨和回应,将集体备课引向深入,引发共鸣。
备课会最后,侯选明教授总结发言,强调上好《思想道德与法治》这门课必须讲好“开学第一课”,让学生内心打开,并始终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二是与学生现实生活和鲜活的实践相结合,三是与学生将来的人生发展相结合,真正将这门会通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于一体的“大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成为新时代好青年的一门人生必修“金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