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前沿】何继龄教授: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发布者:马院1发布时间:2014-03-27浏览次数:104来源:ok138cn太阳集团官网

   每年的三月,已经成为中国人心目中的政治月,“两会”召开前后,人们总是谈论很多与“两会”有关的话题,议论身边的事情、发泄群体的不满、表达自己的期盼、寄予代表厚望、鼓励委员直言。“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在会场上认真履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业献计献策;老百姓及时收听收看各种报道,借助媒体表达心声。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为这种良性互动的参政议政现象叫好,为“两会”在中国人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明显提高而由衷的高兴,也为中国老百姓政治素质的提高而称颂。诚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每一个中国人的艰辛努力与不懈奋斗,也离不开全体中华儿女的聪明智慧与团结合作。而这一切能否变为强大的精神动力与卓有成效的社会实践,又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也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两会”的代表委员们对这一话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下面我就这一话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以飧读者。
    第一、必须搞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表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命题。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十八大政治报告提出了“三个倡导”的概念,即: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强调指出: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落实到经济发展实践和社会治理中,在全社会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
  一般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立足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价值认同系统,它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方针,是激励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维系全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纽带。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社会主义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考量一切事物或现象存在的意义及能否满足社会主义发展需要的最根本立场、观点和态度,是反映社会主义基本的、长期稳定的社会关系及价值追求的价值观,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指导社会主义健康发展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全面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质要求的、系统化的核心价值理论,在我国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方向,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两者关联度极高,但不能相互取代。
  第二、不能把“三个倡导”完全等同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从理论上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要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应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一般用几个词语来概括,字字珠玑,既老幼皆知,广为传颂,又内涵丰富,意境高远;它是由核心价值生发和孕育出的一种重要判断和命题,它所表达的是一种观点,形式上是一个个相对独立的语句。党的十八大提出“三个倡导”,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不尽一致、观点不尽相同、看法多种多样的情况下,有利于避免思想上的模糊、认识上的混乱、选择上的迷茫,最大限度地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明确方向,形成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强大合力。这种表述,是基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要求和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实践需要而采取的一种务实的抉择,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构建起我们所应遵循的主流价值观,体现了国家认同、社会认同、公民认同的有机统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24个字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就观念本身来说,它表明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是社会主义本质规定和根本属性在价值层面的集中反映,事实上从价值层面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倡导”的价值理念,并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终结论,而是为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了的理念基础,“三个倡导”本身也是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表现。应该说,在充分践行“三个倡导”的基础上,在积极培育、充分酝酿和科学探讨的基础上,科学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仍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一个重大课题。
  第三、要明确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目的。
  从国家层面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目的是建构有利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的共同思想基础,形成维系社会团结、民族和谐的国家意志和精神坐标。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就是基于共同的指导思想、理想信念、精神支柱和道德规范,超越民族、地域、职业等差异而形成的全体人民共同遵循的思想基础,就是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倍加维护的国家意志。
    关键抓手是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路径是建立主流价值形态与民间伦理规范的对接通道,把主流价值形态的阶级属性和价值诉求融入到全社会的共同价值诉求中,打通代表社会价值尺度的主流价值和代表民间价值尺度的社会规范之间的价值共识通路,让代表国家意志的核心价值观成为全民共同遵守的价值准则。
  从社会层面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目的是确立社会发展的价值导向。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既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也体现了现代社会的基本精神要素和价值追求。但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不能割裂与优秀文化传统的联系,必须体现中国数千年的文化传统,体现出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提升全社会的民族归属感;二是要深入分析研究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合理因素,破解和超越西方发达资本主义所信奉的价值观陷阱。
  从个人层面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目的是构建民间社会的底线伦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应该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价值追求和道德准则,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核心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追求和公民道德行为的本质属性。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一是确立公民的职守本分,二是提倡基本的道德规范。站在公民个人的立场上思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最重要的是要处理好核心价值观的精英化提炼与大众化传播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一个内容全面系统、内涵丰富深刻、理论性极强的思想体系,又是一组科学准确、通俗简明、易记上口、稳定长久的词语,既能接受历史和实践经验、敢于直面学术评判,又能满足通俗化学习、大众化传播的迫切需要。
  第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在制度建设。
  加强制度建设,让凝聚和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寄寓人民美好道德期盼、充盈着高尚美好与公平正义的制度体制,成为规约人们的思想行动、指引人们的前进路向、塑造人们的美好心灵的强大力量,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选择。
    人们普遍认为,制度是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以规范人们的行为、调整人们之间关系的规则体系,具有约束功能、导向功能以及激励功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制度建设是一种互动关系。制度建构与改革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同时,制度与价值观一样具有引导和规范的作用,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对而言,制度是硬性刚性的,它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稳定性的特点,合适的制度安排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可靠保障。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深入实践,在大力宣传倡导的同时,必须建立起相应的维护和保障这些核心价值观的制度,唯有如此,我们大力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扎实而持久地在全社会扎下根并普及开来,否则,就难以成为“核心”的社会主导性主流性的价值观。
  第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注重实践养成。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通过教育宣传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认同,内化于心,还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在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外化于行。核心价值观基于日常生活,又集中体现于日常生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民群众的日常工作生活,就要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日常生活的契合点,要善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和基本要求与日常工作生活的具体情境相结合,引导人们从日常工作生活的细节中增进认同、自觉践行,使人民群众自觉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衡量评价自己的言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日常工作生活的对接,还必须实现其经常化。